【资料图】
3月9日,全国人大代表,合肥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罗云峰在接受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采访时指出,“‘三公里’就业圈专门面向蓝领提供就业岗位,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就业供需精准匹配,解决了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热切期盼。”
搭平台,实现家门口就业罗云峰说,近年来,合肥市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,深入推进就业优先战略,聚焦群众就业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,积极探索互联网+就业新模式,倾力打造“三公里”就业圈服务平台,开发社区周边岗位,精准对接社区居民就业需求,探索出了一条新时代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新路径。 为了打造“三公里”就业圈,合肥市以政府治理的最小单元“社区”为就业工作开展的基点,运用“互联网+社区就业”新模式,打造“三公里”就业圈服务平台。线下,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小区,做好居民就业需求登记工作;市场机构扫街拜访,挖掘社区周边企业招聘岗位。线上,通过将居民和职位按行政位置数据化,实现居民就业和岗位的属地化管理,利用智能算法、大数据等技术手段,将居民就业需求精准匹配给周边用人企业,从而实现精准就业推荐。 经过3年建设,合肥“三公里”就业圈已覆盖全市522个城市社区,覆盖率达100%,累计访问次数超5565万,居民就业登记数64万,招聘岗位数超55万个,帮助4.4万居民实现就业。建体系,兜牢就业保障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:“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,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,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。”罗云峰说。 社区中很多就业困难人员,有的年龄偏大,获取就业信息能力欠缺;有的知识结构单一,技能有待提升。种种问题让他们的就业变得艰难,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对他们来说如同雪中送炭。帮一把、扶上路,切实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,是当前就业工作的关键点。 合肥针对社区就业帮扶过程中存在的缺乏就业岗位、缺少帮扶工具等问题,基于“三公里”就业圈,创新打造支付宝就业帮扶小程序,将社区周边岗位与重点帮扶人群进行有效对接,利用数据化、智能化、移动化等手段,拓宽了社区帮扶渠道,丰富了社区帮扶手段,实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主动式帮扶、走动式帮扶,既提升了社区就业帮扶效率,也为基层工作人员减负。 截至目前,在合肥“三公里”就业圈登记的帮扶人员总数10714人,帮扶记录总数20364条,在线推荐岗位28460个。在覆盖区域,“三公里”就业圈已成为服务重点就业人群的贴身窗口、社区工作人员实施帮扶的有效渠道。赋新能,助力重点企业招工春节假期刚上班,合肥市人社部门依托“三公里”就业圈平台,组织开展“比亚迪(合肥)专场直播云招聘”线上直播带岗活动。 直播过程中,比亚迪招聘负责人与主持人互动交流,为求职者逐一讲解比亚迪热招岗位,介绍员工福利待遇、工作场景、住宿环境等信息,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在直播间积极提问、投递简历。整场活动持续一个半小时,直播间访问次数达7.2万人次,共收取简历3130份。就业春风行动取得“开门红”。 合肥市还积极应对互联网传播中出现的新形态、新变化,持续创新,充分赋能,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。在“三公里”就业圈建立企业共享用工专区,将缺工企业与劳动力闲置企业需求进行对接,降低企业成本;开发企业与求职者在线签署电子合同功能,电子合同采用区块链技术,防篡改可追溯,切实有效地保障了劳动者权益。 此外,针对退役军人、高校毕业生、返乡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以及重点用工企业招聘需求,开展多种类型的直播招聘专场,实现“云端”送服务、送岗位,大大提升了企业和求职者的对接效率。 罗云峰表示,未来,合肥市将继续围绕丰富“三公里”就业圈功能体系做文章,把“三公里”就业圈向基层延伸,落实市委、市政府“两强一增”工作部署要求,建立农民工转移就业数据库,精准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;探索开展外卖骑手、滴滴司机等平台经济用工监测分析,为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提供决策依据。 同时,合肥市还将在继续围绕提升居民满意度下功夫,以居民满意为根本目标,坚持问题导向,不断优化服务质量,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特色服务,千方百计提升服务体验,让平台使用更加便捷、精准、高效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极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