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里对话小鹏汽车产品营销总经理 黄泓霖:
小鹏G6是“下一代“智能电动车该有的样子吗?
程里:G6这个产品,我觉得应该是小鹏非常关键的一款产品,这款产品整体的竞争力还是非常强的。设计、它的定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?
(资料图片)
黄泓霖:大概是在3年前就开始了,那个时候我们的一个思考就是,下一代的智能电动车,它应该长成什么样子。
其实我觉得整个G6的思考的原点,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,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术、它应该是什么样的造型、以及应该会能够持续多长时间,所以其实基本上从这个角度在思考、在出发的。
程里:这三年之间有什么迭代吗?比如G6最开始这个版本和现在这个版本的差距大吗?
黄泓霖:差距我觉得还是挺大的,包括里面我们对于这三年过程当中的非常多的新的技术,然后有非常多的这种前沿的科技。
程里:有哪几个关键的变化?
黄泓霖:核心的变化其实,都体现在了G6的这个产品的最大的特点上,其实从技术上来讲第一个是XNGP,所以对于当时的自动辅助驾驶的整个路线,有图、无图(地图)、算力、视觉、雷达,做了非常多的权衡,然后做了非常多的探讨。
对于G6这款车的另外一个核心能力,就是一体化的前后铝压铸,以及包括电池底盘的一体化CIB技术。这是对于整个下车体的思考。
最后一个方面,800伏是我们小鹏汽车认为下一代智能电动最最核心的技术,因为800伏它是一个平台,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充电更快,我的整个车的电耗、能耗水平、整个电子的架构其实都是800伏的,这个里面也会有比较大的差距,也是我们认为电动化下一代的基础设施。
程里:我们看到扶摇架构下的第一款车就是G6,那您觉得基于扶摇架构下的这款车,相比于G9或P7而言有哪些核心的不同?
黄泓霖:事实上其实我们的扶摇架构,它不是一个凭空产生出来的东西,比如说在我的G9上,我也有800伏这么一个核心的能力,所以如果说扶摇架构是我们讲叫SEPA2.0,那可能G9是一个SEPA1.5,它可能会缺失一些东西。
我们认为的下一代智能电动车,一定是XNGP加前后一体铝压铸加CIB,然后加上800伏的平台。那么可能对于G9来讲它有XNGP、800伏的平台,但它可能缺了两个。
程里:所以扶摇架构的G6是一个集大成的意思?
黄泓霖:集大成,没错。
程里:从架构上来讲,成本优势大吗?
黄泓霖:架构的优势非常的大,对于我成本的下降、对于我的通用化、对于我的模块化,其实都有非常大提升。其实比如说像前后一体铝压铸,它除了提供一个更好的车身刚性、更好的安全以外,其实它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特点,高度的集成了非常多的零部件,包括CIB的电池底盘一体化。
高度的集成,就意味着成本的大幅度下降,所以它不是单纯通过砍掉某些东西来降低成本,而是说让这个东西更好,且成本更低、效率更高。所以架构对于体系化造车的帮助是非常大的。
程里:对比同级别的其他产品,比如说特斯拉Model Y,我们有哪些核心的亮点或者说杀手锏?
黄泓霖:我觉得我们的竞品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对手,可怕到不管是Model Y还是Model 3,这么多年可能中国的市场里面没有太多人敢直面地挑战它,所以我们的对手确实是非常厉害,但其实不论从我们的P7开始,还是到我们的G6,我觉得小鹏汽车是一个愿意站出来,去直面这个竞争对手的一家企业。
所以如果说跟Model Y去相比的话,我个人感觉它是有代际差的,就是第一个从智能的角度去讲我们基于中国路况、更懂中国的XNGP。
我在美国试过FSD,其实还是非常棒的一个产品,但可能它的本地化跟我们现在的能力还是会有一些差距,那么从整个驾控的感受上来讲,其实我认为特斯拉非常优秀,操控性能非常的好,是非常棒的一个车,但是它对于中国消费者的理解可能没有我们深。
我们基于中国的本地化需求,有更舒适的空间,同时还兼顾了一定的操控。在成本上效率上,我们也在不断地跟它去追逐,所以我觉得是G6是一个有资格去挑战行业霸主的产品潜力的,但完全碾压Model Y,我觉得需要市场来检验。
程里:G6所在的是一个竞争非常非常激烈的细分市场,那您觉得在打造G6的过程中,您觉得对您来讲,或者对于整个产品技术团队来讲,最难的是什么?
黄泓霖:我觉得最难的是平衡。比如说我要运动,那怎么做到舒适?我要好看,怎么做到空间?我要风阻,跟空间又怎么平衡?包括可能我很多东西跟成本的平衡。
因为您讲到这个市场很卷,所以价格对于它来讲也是非常致命的一些地方,所以我觉得在整个G6的研发过程当中,一直伴随整个研发项目组的一个词就是平衡。
就造型来讲,我们做了一个Coupe的造型,这个造型其实在很多消费者眼里看来,我的头部空间会受非常大的影响,但我们又希望有这样的一个运动造型,又不希望影响头部空间,那怎么办呢?我们在上面做了一个悬浮的设计,让人看起来非常的运动,但是头部空间非常好,所以这其中有非常多巧思。
程里:我们看整个市场环境,其实在今年各个车企都使尽了自己全身力气,在营销层面、产品的推出层面。
对于G6这款车而言,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很强的,比如说比亚迪、特斯拉,那么我们的竞争力是什么?
黄泓霖:比亚迪作为我们的友商,其实我觉得用户群体是不太一样的,可能小鹏的用户对于智能、对于科技的追求可能会更极致一些,并且从这个制胜角度上来讲,我们跟比亚迪的制胜策略也不一样。
对于特斯拉而言,小鹏能够制胜的点在于,小鹏是一家善于倾听的企业,比如埃隆·马斯克,可能有3年没有到过中国了,到了以后可能也就安排几天的行程,但是小鹏就在中国,他每天跟非常多的中国人打交道,跟非常多的用户打交道,甚至有很多用户会给小鹏直接发信息。
我们这家公司对于中国用户的理解,是特斯拉远远不及我们的。那中国人的审美、中国人的驾驶习惯、中国人对车的理解、中国人对智能的理解,我觉得是国外那些研发专家们可能没有办法想象的,所以我觉得对于中国用户的挑剔、对于中国用户的理解,我觉得可能是我们比特斯拉更厉害的地方。
程里:您刚才提到了这个善于倾听,我们也看到其实小鹏在最近的半年也有一些调整和变化,那您觉得这种调整和变化,作为您负责产品营销这个岗位的人来讲,这种变化核心体现在哪些方面?
黄泓霖:我觉得核心体现,可能就是像我这样的岗位的出现,因为之前我是负责销售板块的,长期在一线跟销售跟用户打交道,为什么把我放在现在这个位置,其实是小鹏可能会觉得我会更懂用户、更懂一线一些。
所以我会在我这个角色上端到端地去看这个产品,我们会设计用户更需要的产品,然后更符合用户的需求的产品,而不是说在每个地方有断点的去做这个事,所以我觉得在组织上也会有一些调整,流程模式也会有些变化,管理的能力也会得到一些质的一些提升。
我觉得这是在这半年当中小鹏汽车所做的一些变化和努力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极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